▷天下第一楷书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欧体楷书 绝句 ▷天下第一楷书

▷天下第一楷书

2024-06-30 01:3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书丹之时,欧阳询已经是七十五岁高龄,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,况且此碑又是奉诏而作,因此,全碑笔笔不苟,刚劲精密。同时要注意,点画的特点是方圆兼备,稳健含蓄,人书俱老,自然浑厚醇和,而非一味的刚劲森严。初学者要么丰腴有余,要么内敛不足,自然徒具外形而乏内蕴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的笔画特征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。横画布排严整,扛肩微翘,竖笔挺拔劲健;尤其竖弯钩这一笔具有很强的隶书笔意。整体竖画伸展,结构长方;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“背式”内凹之势,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。在平稳端正的结构中,蕴含着险峻欹斜之笔。这正是欧书稳中寓险,险中求稳的鲜明特征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的用笔之法介于方圆之间,而非一味的方,田蕴章老师也讲到过要“方圆兼施”:时而以方笔出之,时而以圆笔出之,时而是方中有圆,时而又圆中有方。用方笔时写得笔力雄厚、干脆利落,用圆笔时写得凝重多姿、醇厚而恰到好处。有的初学者不知圆笔之妙用,处处见方,走向了一个极端,差之远矣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的味道,还体现在动与静的矛盾有机地统一结合,产生出高层次意义上的平正效果,这正是体现出欧阳询楷书独到及崇高的艺术境界之处。碑是死的,但字是活的,初学者看不出笔画之间、字字之间的书写节奏,一味的笔笔求稳,把一笔一划写得太慢太准,导致整体失去生机。

作为书法大家,欧阳询在此碑中表现出了他大胆而且成功的尝试,务求平正,兼备险绝。所谓熟处求生,平中见奇,这是欧书探索出的理想境界。

欧楷看似易学,实则难精。

然欧书体正,学好了,又会是今后学习其他书体坚实的基础。

欧楷“之”字写法要点,一目了然

整体呈三角形

一定要紧致,撇的锋一定要藏

能想到有这么多对称吗?

上下均等,决定了捺的起笔和斜度

捺是主笔,一波三折的位置非常重要,第一折的位置在撇的延长线上,横的左边,第二折的位置在撇的起笔位置,锋很长(撇的右端也行,不同位置锋的长度不一样。图上那种更好看一点),突现托住的力量,靠左托不住,靠右显得松垮,没力量。

这种结构特点是关键,书写时表现出关键,笔画略有不同不要紧,字同样出彩,即可写出多种变形。

结构写不好?5个方法必看!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有人竖不直,他的字就会向一边倾斜;

有人横不平,他的字总是耸着肩。

而汉字结构,也会影响用笔方法。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笔法,纠正自己的不良笔法习惯,才能在临习中把握汉字结构的法则。

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,它们都是有生命的,有情感的,都要占据字内的部分空间,安排得不好就会你争我夺,不但破坏了和谐的关系,而且会造成点画及各部分之间四分五裂,没有连贯,也没有呼应,更失去了平衡,貌合而神离。

欧阳询的字,如:乎、终。这两字,浑然一体,点画之间你呼我应,生意盎然。特别那个终字,好象两个人在谈情说爱,顾盼自然,处理得非常好。

我们初学者先要让汉字动起来,“顾盼”就是指汉字的动态。动态中求得平衡就是书写的原则。

汉字的形体内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应相互照应,达到整个字的体势的平衡。字的每个部分都是有活力的,平衡不是四平八稳,是在动态中争取平衡。如欧阳询的:仪、杖。

略微倾斜的左右两部分相互依靠,险中求稳。如果没有左部,右部就无法站稳。如果各部都站正了,这字就失却了这鲜活的味道了。

总的说来,“顾盼”与“平衡”是汉字内部结构的关键,必须字字都要遵照的原则。在这两个大原则里还可以分成五个小法则,这些小法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好方法。

1

『向背』

“向背”,指点画之间或字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向和相背。相向有外扩的姿态,相背有向内收敛的感觉。“向背”之法则,目的就是为了变化,欧阳询的字体险峻峭拔,因为多用相背法则而形成的。如:同、风、秽、怀。

而南、高、竭三字用的是相向法则写就的。

颜真卿的书法丰腴开朗,雄伟厚重的风格,因为多用相向法则。如:内、明、颜、国。

“向背”之法对初学习者来说,掌握此法是有些难度的,要谨慎。在运用“相背”之法时,注意形相违,神相合,还要结合运用“相向”之法。古人言:“毫发生死,纤微向背。”学书者要勇敢地去尝试,谨慎地运用,多多地练习。

2

『收放』

字的结构最忌平板松散,而“收放”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。一个字有收必有放,有放必有收,两法必须合作,才能破除平板松散。欧阳询把部分点画聚集在字的中间的某个地方,有时在中心,有时在上部或下部,这聚合点不是固定的。以这个点为中心,向四面八方伸展放开。如蒸、微、坠、葳。

欧阳询又把字分成上下,或上中下几个部分,把有的部分的点画聚集起来,把另—部分的点画扩散开去,形成强力的对比。聚合的部分为合,扩散的部分为开。如:南、风、罪、丹等字开合各不相同。

运用“收放”法则时应该做到收放有度,过分不好,不足也不行,都会影响字的美观。中国汉字称为方块字,收放这个度就是在方块的范围内。

3

『疏密』

“疏密”这—法则,在字的结构中十分有用。点画之间间隔一味追求均匀就显呆滞,缺少了变化。清代书家邓石如说:“疏处可使走马,密处不使透风。”意思是疏处让它疏,密处让它更密,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。习字要做到疏而不散, 密中通气。也就是说疏中见密,形疏而意收;密中有疏,意气通畅。如欧书“乱”字,左密右疏,疏处笔画加粗,减少了空白,使疏处变密;密处笔画变细,增多了空白,也就密处变疏了。如“捡”字,上部疏,下部密,人字头加粗后上部变密了,下部也就感到轻了疏了。

书写中如果笔画无法加粗或减细,可以改变笔画的间距。如欧字:“德”,右部十字头的竖画拉长,横画放低,压缩了下部,下部变密,使整个字疏密有致。如果想同时运用疏密两法构字,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后是可以实现的。如欧字“寿”字和“宁”字,既改变笔画的粗细,又改变了点画之间的距离,疏密对比比较显著了。

4

『相让』

汉字中有独体字,也有合体字。独体字可以毫无顾忌四面伸展,而合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合成的。这好比一家多人,要互爱互让。这合体字中的主要的独体字尽量伸展,其他部分缩小字形或缩短部分笔画,让出空间来给主体部分。—般相让的部分是偏旁,偏旁又大多在左边,因此大都是左让右,如视、深、耕、趾。也有右让左的,如:期、勤、能、显。也有下让上的。如:虑、本、高、泰。也有上让下的,如:质、响、穷、冕。

左让右:

右让左:

下让上:

上让下 :

在相让中形成穿插,主部的一些笔画插入另一部的上部, 或中部,或下部。如:离、竭、楹、临。

5

『错位』

欧阳询的字有些点画或字体的一部分发生异乎常人习惯的移位,这就叫错位。这种错位打破了平稳,使字形扭动起来,同时又能保持平衡。错位的方式有二种,其—,左右错位。如:忧、宜、察。

其二,上下错位。如:饮、以、物。

再看这个灵字,雨字头的中竖与底部巫字的中竖并没对齐,巫字中竖右移了。这样一错位,确实增加字的动感,还能减轻这个字的右肩高耸的程度。

这五个小原则加上前面两个大原则,都是力求变化,从动态中求取平衡的法则。我们可依照文字本身的结构和自己的喜好,不必拘泥,随机运用这些原则。

书法楷书左右结构组合规律,如何把控位置,准确读帖很重要欧阳询《九成宫》结体规律9条,简单实用

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我们平常练习书法中的基础笔画,学好基础笔画后,我们还要学会笔画组成的结构和偏旁的组合规律,今天我们读一下书法开始左右结构的组合其中的规律。

1.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:

在多数情况下,我们左右结构的字,常规比率是左侧偏旁占到33%,右边部分占用66%,一般我们练字都是田字格所以也好占位,为什么我们说要这么占呢,一般左右机构的 右边为主笔。占用的位置空间大一些。这类字比较多 记,找,林都是这样

那么我们有的时候,左右比例反过来,这种情况一般是右侧偏旁没有主笔的,而且左侧的偏旁作为了笔画较多的字的时候;比如:我们看到的影子的影,还有部,到这类字。

2.左右字结构的高低规律:

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左右的偏旁的,左高右低,左低右高的情况,这正规律如何区分的。

我们先说左偏旁比较低,右边比较高:

右边偏旁中有悬针竖,斜钩,竖钩等上下较长的时候,一般左小右大。

左边偏旁,写的比较高,情况下,是右边偏旁中含有,上下皆有横画,比如这样的字我们看到,有左侧单立人,双立人, 三点水 左耳,这样的字左侧都比较高,右侧占的比较低。下面就是左侧低,右侧高。

总结不同左右字的规律,你会发现就算硬笔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的。想写的一手好看的字,字的结构很重要。

《九成宫》的结构,几乎称得上无懈可击。不仅符合“平行等距”的要求,而且还更有变化,笔画之间距匀落,以变化笔画本身的肥瘦来避免呆板,即在整齐中又有不整齐的存在,精彩万分。

此碑在结字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:

1.字形窄长

欧字主要通过压缩横画、伸展竖画、戈钩长伸、撇捺舒展等方法达到字形窄长的目的。如“佳、成、未、奉、夏”等字。

2.主笔突出

主笔就是每个字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一笔,主笔写好了,这个字就平衡、就重心稳定、就美观。如“善”字第四横写得特别长,“ 氏”字斜钩写得特别长,毕字中竖写得粗壮得有力等。

3.同字异构

此碑中许多相同的字结体上都有微妙的差异,同中求变,增加意趣。需要临习者细心观察、揣摩、体会、咀嚼。如“而、之、出”等字。

4.连笔增减

楷书中若加入适当的行书笔意,会使字更显得灵动活泼。如;“每” 字两点以竖替代,“无"字下部四点写成了连三点,“胜” 字右部采取了行书的写法。在书法结字中,为了破机械重复,常常根据结字的需求,对字进行增减笔画以达到“变化美”的目的。如“辟”字右部辛增加了一横,“建”字左上添了一点。“京”字口里加了一横,“氏”字右上加了一点,“拒”字右下方加了一个小竖点, “土”字右边加了一点;“流’ 字右上省略点、“極” 字木字旁省略点、“皆” 字下部白字省略撇等。

5.左收右放

左右结构的字,一般左边笔画写得紧凑,右边笔画适当放开。如“地、停、德”等字。

6.移位增险

通过调整字的部件,以增加字的险峻之势。如“盛”字下部的皿字调到了左下,“感”字下部的心字调到了左下,“旧” 字下部的白字调到了右下,“坠”字下部的土字调到了右下,“瑞”字右上山字侧卧,“紫” 字上部竖弯钩移位下伸等。

7.内紧外放

欧字一般中宫紧收,四围放纵。如“武、奉、葳、蕤、睹”等字。

8.满而不虚

此类字周围有边栏包围,书写时中间部分要写得饱满、紧凑,不可散漫。同时,在书写这类字时,边框要适当往里靠,以求视觉上的平衡。如“闻、园、图、阙、间、闭、阁”等字。

9.附丽贴零

附丽就是依附、贴近,不要疏离的意思。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相互依附,不可离散,要以小附大,以少附多。如“起、瀑、垂、灵”等字。

贴零就是说写“零”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帖。这类字中的点画零碎,要写得贴紧,排列有序,以免显得杂乱无章。如“今、令、乏、于、景”等字。

学书法想把字写好,你得先把结构搞明白!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有人竖不直,他的字就会向一边倾斜;有人横不平,他的字总是耸着肩。而汉字结构,也会影响用笔方法。

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笔法,纠正自己的不良笔法习惯,才能在临习中把握汉字结构的法则。

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,它们都是有生命的,有情感的,都要占据字内的部分空间。

安排得不好就会你争我夺,不但破坏了和谐的关系,而且会造成点画及各部分之间四分五裂,没有连贯,也没有呼应,更失去了平衡,貌合而神离。

欧阳询的字,如 : 乎、终。

这两字,浑然一体,点画之间你呼我应,生意盎然。特别那个终字,好象两个人在谈情说爱,顾盼自然,处理得非常好。

我们初学者先要让汉字动起来,“顾盼” 就是指汉字的动态。动态中求得平衡就是书写的原则。

汉字的形体内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应相互照应,达到整个字的体势的平衡。

字的每个部分都是有活力的,平衡不是四平八稳,是在动态中争取平衡。

如欧阳询的:仪、杖。

略微倾斜的左右两部分相互依靠,险中求稳。如果没有左部,右部就无法站稳。如果各部都站正了,这字就失却了这鲜活的味道了。

总的说来,“顾盼”与“平衡”是汉字内部结构的关键,必须字字都要遵照的原则。

在这两个大原则里还可以分成五个小法则,这些小法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好方法。

一『向背』

“向背”,指点画之间或字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向和相背。相向有外扩的姿态,相背有向内收敛的感觉。

“向背”之法则,目的就是为了变化。

欧阳询的字体险峻峭拔,因为多用相背法则而形成的。

如:同、风、秽、怀。

而南、高、竭三字用的是相向法则写就的。

颜真卿的书法丰腴开朗,雄伟厚重的风格,因为多用相向法则。

如:内、明、颜、国。

“向背”之法对初学习者来说,掌握此法是有些难度的,要谨慎。

在运用“相背”之法时,注意形相违,神相合,还要结合运用“相向”之法。

古人言:“毫发生死,纤微向背。”

学书者要勇敢地去尝试,谨慎地运用,多多地练习。

二『收放』

字的结构最忌平板松散,而“收放”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。

一个字有收必有放,有放必有收,两法必须合作,才能破除平板松散。

欧阳询把部分点画聚集在字的中间的某个地方,有时在中心,有时在上部或下部,这聚合点不是固定的。

以这个点为中心,向四面八方伸展放开。

如蒸、微、坠、葳。

欧阳询又把字分成上下,或上中下几个部分,把有的部分的点画聚集起来,把另—部分的点画扩散开去,形成强力的对比。

聚合的部分为合,扩散的部分为开。

如:南、风、罪、丹等字开合各不相同。

运用“收放”法则时应该做到收放有度,过分不好,不足也不行,都会影响字的美观。

中国汉字称为方块字,收放这个度就是在方块的范围内。

三『疏密』

“疏密”这—法则,在字的结构中十分有用。点画之间间隔一味追求均匀就显呆滞,缺少了变化。

清代书家邓石如说:“疏处可使走马,密处不使透风。”

意思是疏处让它疏,密处让它更密,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。

习字要做到疏而不散, 密中通气。也就是说疏中见密,形疏而意收;密中有疏,意气通畅。

如欧书“乱”字,左密右疏,疏处笔画加粗,减少了空白,使疏处变密;密处笔画变细,增多了空白,也就密处变疏了。

如“捡”字,上部疏,下部密,人字头加粗后上部变密了,下部也就感到轻了疏了。

书写中如果笔画无法加粗或减细,可以改变笔画的间距。

如欧字:“德”,右部十字头的竖画拉长,横画放低,压缩了下部,下部变密,使整个字疏密有致。

如果想同时运用疏密两法构字,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后是可以实现的。

如欧字“寿”字和“宁”字,既改变笔画的粗细,又改变了点画之间的距离,疏密对比比较显著了。

四『相让』

汉字中有独体字,也有合体字。独体字可以毫无顾忌四面伸展,而合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合成的。这好比一家多人,要互爱互让。

这合体字中的主要的独体字尽量伸展,其他部分缩小字形或缩短部分笔画,让出空间来给主体部分。

—般相让的部分是偏旁,偏旁又大多在左边。

因此大都是左让右,如视、深、耕、趾。

也有右让左的,如:期、勤、能、显。

也有下让上的。如:虑、本、高、泰。

也有上让下的,如:质、响、穷、冕。

在相让中形成穿插,主部的一些笔画插入另一部的上部, 或中部,或下部。

如:离、竭、楹、临。

五『错位』

欧阳询的字有些点画或字体的一部分发生异乎常人习惯的移位,这就叫错位。这种错位打破了平稳,使字形扭动起来,同时又能保持平衡。

错位的方式有二种。

其—,左右错位。如:忧、宜、察。

其二,上下错位。如:饮、以、物。

再看这个“灵”字,雨字头的中竖与底部巫字的中竖并没对齐,巫字中竖右移了。

这样一错位,确实增加字的动感,还能减轻这个字的右肩高耸的程度。

这五个小原则加上前面两个大原则,都是力求变化,从动态中求取平衡的法则。

我们可依照文字本身的结构和自己的喜好,不必拘泥,随机运用这些原则。

欧阳询《八诀》,写书法的人都当牢记于心!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欧阳询《八诀》

丶(点)如高峰之坠石。

㇃(卧勾)似长空之初月。

一(横)若千里之阵云。

丨(竖)如万岁之枯藤。

㇂(戈勾)劲松倒折,落挂石崖。

𠃍(折)如万钧之弩发。

丿(撇)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。

乀(捺)一波常三过笔。

《八诀》原文:

丶[点]如高峰之坠石。

L[竖弯钩]似长空之初月。

一[横]若千里之阵云。

丨[竖]如万岁之枯藤。

[斜钩]劲松倒折,落挂石崖。

[横折钩]如万钧之弩发。

丿[撇]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。

\[捺]一被常三过笔。

澄神静虑,端己正容,秉笔思生,临池志逸。虚拳直腕,指齐掌空,意在笔前,文向思后。分间布白,勿令偏侧。墨淡则伤神彩,绝浓必滞锋毫。肥则为钝,瘦则露骨,勿使伤于软弱,不须怒降为奇。四面停匀,八边具备,短长合度,粗细折中。心眼准程,疏密欹正。筋骨精神,随其大小。不可头轻尾重,无令左短右长,斜正如人,上称下载,东映西带,气宇融和,精神洒落,省此微言,孰为不可也。

《八诀》译文:

点如高峰上落下的石头。

卧钩好像长空中的一弯新月。

横像延绵千里的层云。

竖如同生长万年的枯藤。

斜钩似苍劲的松树,倒挂在悬崖之上。

横折钩如万钧之力的强弩,张满待发。

撇如果利剑截断的犀角、角牙。

捺一笔波磔之内,笔锋的运动要有三次转换。

澄净心神,平稳思虑,学书者要端正身姿,保持容貌庄重,拿起笔而思绪萌生,临砚池而志趣超逸。

执笔拳心要空虚,手腕要平直,五指一起用力,掌内要有足够的空间。

立意在落笔之前,文字随思路之后成形。笔画与空间的分割布置,不要偏斜不均。

用墨太淡则损伤字的神采,过分浓稠必然涩滞笔锋。字肥就会显得迟钝,太瘦则又筋骨外露。

不要让字伤之于绵软、虚弱,也不必以怒笔恣肆作为神奇。

字的上、下、左、右四面安排妥贴匀称,加之左上、右上、左下、右下共八个方面应充实完满。

字的长短自然合理,用笔又轻重适中。心目中有确定的规程,调整好每个字的疏密、斜正。

把字看做有生命的整体,它有筋骨精神,所以字形大小要顺其自然,不可以头轻尾重,不要让它左短右长。

字的动态如同人一样,或斜或正,要上边的动势照顾到下边的支撑,向东运笔,要有西边的呼应。这样,字的气度就会浑融和谐,精神也会潇洒超脱。

欧体的笔法全在这29个笔画里!欧楷64个基本笔画示范大全,掌握好基本入门了!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欧楷64个基本笔画示范大全,掌握好基本入门了!

一笔一划一字一例,详尽剖析被称为“楷书极则”的欧体书法向上滑动查看 ▼
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书法以其源远之史脉,流传至今。

其中因祖先之识限或政治之需求,为书法/文字注入“冀卫教经”之功效,

故历来有仓颉造字、河图洛书之说,诸家亦加之玄意于其上。

其实,书法有章可循。有些同好认为,书法是题襟胸怀的,不应过分调规矩,易死板。的确如此,不过胸中意兴,亦应建立于勤学厚积之上;其实,规矩于与情趣本无高下先后之分,书法本就是一个不断建立又不断打破的过程。

楷书“极则”学准难?我们来一起破译欧阳询的基本笔法向上滑动查看 ▼

一、欧楷基本笔法教程:平捺

首先,磔本义为分裂肢体,有开张之意。从书法发展的角度来认识,楷书中的捺画从隶书之波磔发展而来,而隶书是从小篆发展而来。小篆笔法全用中锋,裹東而内敛,隶书用一波磔笔法使其解散而开放,所以隶书也称分书。楷书中的捺正是承隶而来。楷书捺划在笔法上,力内聚而形外张,使字势开张舒展。

第二,俗语称: 捺如刀。是说这一笔划要写得刚劲、有气势。磔本义是肢体,肢体要以刀劈,磔画即取刀劈之意。

捺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,波势平缓的捺画叫做平捺,多用于字底。写捺划时要逆锋轻落,右出后缓行渐重,徐徐而有劲,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向而慢慢收起。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,要沉着有力,一波三折,势态自然。

平捺常见的有两种:一种是方起笔,也称方头捺,如:“道” ;

另一种是尖起笔,也称尖头捺,如:“建” 。

书写要点:

二、欧楷基本笔法教程:卧钩

永字八法中称钩为趯[yuè](跃的样子,同跃)。由此可知:

谓作钩时,先蹲锋蓄势,再快速提笔,然后绞锋环扭,顺势出锋,力聚尖端。如人要跳跃,需先蹲蓄力,然后猛然一跃而起。锋不平出,为的是与策(挑)画起笔相呼应。

当竖直笔画完后,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,一出即收笔向上。宋·陈思《书苑菁华》说:“趯须蹲锋,得势而出,出则而收。”

卧钩一般都用在“心”字的第二笔,仰钩不可以写得太长太直,仰钩贵卧。

写法:起笔时露锋轻入,在行笔中慢慢加重,向右下方中锋行笔,走一个弯势。行笔到位后,笔锋不动,向左上方挑锋出笔,不可露出飞白。笔画呈环抱之势。

书写要点:

1、字形偏扁

2、勾画曲短,钩锋内指

3、三点左抑右扬,间距均匀,笔势连贯

三、欧楷基本笔法教程:弧弯钩

永字八法中称钩为趯[yuè](跃的样子,同跃)。由此可知:

谓作钩时,先蹲锋蓄势,再快速提笔,然后绞锋环扭,顺势出锋,力聚尖端。如人要跳跃,需先蹲蓄力,然后猛然一跃而起。锋不平出,为的是与策(挑)画起笔相呼应。

当竖直笔画完后,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,一出即收笔向上。宋·陈思《书苑菁华》说:“趯须蹲锋,得势而出,出则而收。”

弧弯钩与竖钩看上去相差无几,但在笔法上却大相径庭。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竖笔要有个弧度,也因为有了这个弧度,导致它的笔法要重新运作和“安排”,挑钩时自然也就不能使用“跪笔弹锋”了。要求写得舒展流畅,中和潇洒。此一笔多用于“子”,“乎”,“家”等字上。

露锋起笔,起笔要轻,不可术尖,但应有个“切角”。然后行笔向下,略呈弯势,在向下行笔时应慢慢加重加粗,行笔到位后向左方平挑出锋。

笔画特征:

上细下粗;右向弧弯;左向提钩;曲而不弱,弯而不歪;中段坚挺,上下左弯;钩画坚实饱满,底盘稳固。

书写要点:

四、欧楷基本笔法教程:斜钩

永字八法中称钩为趯[yuè](跃的样子,同跃)。由此可知:

作钩时,先蹲锋蓄势,再快速提笔,然后绞锋环扭,顺势出锋,力聚尖端。如人要跳跃,需先蹲蓄力,然后猛然一跃而起。锋不平出,为的是与策(挑)画起笔相呼应。

当竖直笔画完后,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,一出即收笔向上。宋·陈思《书苑菁华》说:“趯须蹲锋,得势而出,出则而收。”

斜钩也称“戈钩”。斜钩是欧楷中较难掌握的一笔,一是因为它行笔较长,要求手、腕、肘平稳,不得随意晃动;二是弧度适当,预设起笔和驻笔的合适位置;三是写出来还要精严遒劲,沉雄秀雅,颇要功力。这对于基本功欠佳的朋友来说绝非易事。此一笔多用于“戈”,“成”,“代”等字上。

此一笔以右点笔的笔法起笔,然后中锋向右下方行笔,要平稳干净。到位后侧锋向右 方挑笔出锋,要求内圆外方,钩躰不可过重。

笔画特征:

起笔方切粗壮,中段稍细,行笔流畅,出钩向上,方峻饱满,整体斜置纵长,韧力外张。

书写要点:

五、欧楷基本笔法教程:长横

永字八法中称横为勒[lè]。由此可知:

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,取其不平不直,形状相似。横画在书写时,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,因此得名。

横取上斜之势,如骑手紧勒马缰,力量内向直贯于弩(竖)。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。逆锋落笔,缓去急回,保持“逆入平出,有往必收”之势,不宜顺锋滑过,以免轻飘板滞。(如勒马之用缰)

欧楷基本笔画——长横

长横是笔画之师,在一个字中,大凡出现长横时,它便是主笔,它都是关键所在。古人将横画称为“千里震云”,意在畅朗舒展,笔势流动。此笔画要注意的是,以右点的入笔方法起笔,稍微扛肩行笔,驻笔时要有棱角,而不可过于粗重。此一笔多用于“不”,“千”,“世”等字上。

露锋入笔,但笔锋不可太锐,然后向右行笔;到位后,轻驻笔,稍顿略回锋。整个笔画,中间稍细。

笔画特征:

左低右高;

起收笔见方并呈斜坡状;

两头重、中间稍细;

起笔轻收笔重;

上边线平直、下边线呈弓形。

书写要点:

为什么学楷书进步很慢呢?向上滑动查看 ▼

我们学习书法,进步很慢就对了,进步快了往往不真实,事实上,学习书法,进步是不能突飞猛进的,书法的进步是日积月累的点滴进步。

练书法好比学武术,楷书是基础,就像武术中的练马步、劈叉、压腿、练气等等基本的功夫,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练好的,需要不断的勤学苦练,持之以恒。行草和武术中的各种精妙的招式差不多,但必须以那些马步、气功为基础,否则就是花拳绣腿,在行家面前,一戳就倒,是花把式。楷书就是行草的基础,楷书写不好就专学行草,只能写出一些丑书,破绽百出,令人惨不忍睹。只有楷书写好了,再写行草,博采众长,自成一家,方称得上真正的大家。写楷书是一个让人沉下心来,把铁砚磨穿的修炼内功的过程,写行草是一个飞扬跋扈为谁雄,与天下英雄较技的时刻。
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书法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,并非一蹴而就,只有真正把书法当生命的人,才能写出好的书法。那些把书法当作获取名利的手段的人,他的书法是没有多大前途的。

我们学习书法,大概都是从楷书入手,所以说,进步尤为慢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第一,我们学习楷书,学习的都是唐人楷书,而唐楷是楷书艺术的巅峰,法度之完备,结构之严谨,是历代不能比的,并且出现了“初唐四大家”“楷书四大家”也就是说楷书已经达到了极致,这让我们学起来谈何容易?进步慢?正常!

第二,楷书是楷模,是法度,是一笔一画,一丝不苟,费时费精力,况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不懈,自然进步缓慢。但这种扎实的基础,是慢中有快的。

三、过分纠结于笔画。无论楷书行书草书,以及其他若干书体,最基本的就应该是间架结构,就像一座房子的骨架,一旦搭起来那就具备了可以填充骨肉的空间,在此基础上再精研笔法,那就事半功倍。

四、当然,一个人的修养和悟性也至为关键,不在于你写了多少,而在于你的一笔一划之间,你真正的领悟了多少,假如你每一笔都有深刻的用笔感受,那就会不断的改进自家的字体结构、笔画规范,写得越来越好就不会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。

其实不单是楷书,学习任何一种书体都不能求快,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的,或许书法就是教会了这个道理。

书法的折纸方法,太实用了,这个一定要分享!

一.四尺开四(66㎝×33㎝)

1.以10字诗句为例

先竖折三等分,但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五等分(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、二行各5个字,第三行落款。

2.以14字诗句为例

先竖折三等分,但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六等分(先対折,再三等分折,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、二行各6个字,第三行2个字,接下的空格落款。

3.以20字的“五绝”为例

先竖折四行,但第四行为半行,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七等分(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、二行各7个字,第三行6个字,第四行落款。

二.四尺开三(66㎝×45㎝)

1.以20字的“五绝”为例

先竖折五行,但第五行为半行,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六等分(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至三行各6个字,第四行2个字,第五行落款。

2.以28字的“七绝”为例

先竖折五行,但第五行为半行,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七等分(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至四行各7个字,第五行落款。

3.以33字的“长短句”为例

先竖折五等分,但左右留出边线(即:留适当的空白);再横折八等分(上、下也要留出边线,即:“天地”留适当的空白)。第一至四行各8个字,第五行1个字,接下的空格落款。

五言绝句折纸法:

四尺宣先裁掉一尺

剩下三尺对裁

对折

再对折

再对折

留一方格位折

再折留边框

再折中线和对角线成米字格

七言诗折纸法

四尺整纸对裁

留出一字格

对折为所留一格的一倍

按所留一格的尺寸折

再折

留出一方格折

再折

再折留出边框

折后为3乘11格

欧阳询24法解析与范例

第一法,排叠,指写字时要随其字形,调匀点划的大小,长短和疏密,做到点划分布合理,结构安排得当,布局疏密停匀,字形宽窄适度。如例字。

第二法,避就,避与就是解决汉字结构疏密的手段,密者要‘避’,疏则须‘就’。并可适当变化笔划的写法,达到避就目的。如例字。

第三法,顶戴,指写上大下小的字时,应保证重心,正而不偏,也不可上部太小而头轻尾重。如例字。

第四法,穿插,指写由各种笔划交错之字时,须用穿插之法,解决结构的疏密大小长短的问题,使字能够四面停匀,八边具备。如例字。

第五法,向背,指相向和相背。相向,指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相面对。相背,指两部分以背相靠,相向相背,各有体势,不能颠倒。如例字。

第六法,偏侧,指字型有正有偏,结字应随行就势,不失重心,此外还需在保证重心平衡的基础上增加动势,破除呆板,其办法是偏者正之,正者偏之。如例字。

第七法,挑tiao,它是根据汉字的结构需要,以点划的伸展,部件的宽延而平衡重心的方法,字形偏,可以另一侧笔划伸展而平衡,一侧笔画多而密,则另一侧宽松而求相称。如例字。

第八法,相让,字的各部分相组合时,应彼此相让,互不妨碍,既能和谐相安,又不使过于紧密或松散。如例字。

第九法,补空,主要指右侧的点与短撇位置的安放,右侧小撇尽量左伸,成包抄势。如例字。

第十法,覆盖,以上面覆盖包容下面,需上宽下窄,上下相容,还要保证上下中心相对,不使偏侧。如例字。

第十一法,贴零,指令今冬寒这类字下面是零星之点的字,要控制好点与上面的距离,勿必等距,不可过近或过远。如例字。

第十二法,黏合,指字的上下或左右部分不可过于分离,避免出现松散之状。如例字。

第十三法,捷速,指作书时的速度有快有慢,何处快何处慢,应视具体笔划及字势而定。李斯云:“用笔之法,先急回,后疾下,如鹰望鹏逝,信之自然,不得重改。”如例字。

第十四法,满不要虚,指写全包或半包结构的字,字内框须充满,不要过于紧缩,形成与外框之间太多空间,应松紧相宜。如例字。

第十五法,意连,作书时点划虽断,而笔势相连,谓笔断意连,意到笔不到。如例字。

第十六法,覆冒,字之上面大的,必须把下面的笔划全部覆盖于其下。如例字。

第十七法,垂曳,垂,是指竖划下垂拉长,曳,指撇,捺,钩等斜向笔划的伸展,左右两侧不能同时伸展,须一伸一缩。如例字。

第十八法,借换,借,借用相邻的笔划,以免重复,换,移位。借换的目的是防止单调寻求变化,另一个是字难结体的,移位换形。如例字。

第十九法,增减,为将难字写好,使之体势茂美,可在笔划少处增加笔划,在笔划繁杂处减省笔划,不必拘于成规。如例字。

第二十法,应副,应,笔划稀疏,须注意笔划之间的映带呼应,副,笔划多的,应左右笔笔相对。如例字。

第二十一法,撑拄,指丁,亭,千,弓,的独体字及由上下结构组合的字,此类字下部的竖画要求必须撑得住,字才劲健可观。如例字。

第二十二法,朝揖,朝,朝向。揖,古代拱手行礼。指由几部分组成的字,各部分之间不能过于疏松,使之离散,应有古人见面行拱手礼之状。如例字。

第二十三法,救应,指补救与接应。接应,动笔前 ,应根据前边的字及下一个字来决定这个字的起笔与收笔写法,意在笔先即此。补救,动笔后,也要以后面的笔划来弥补前边笔画的不足与失误。

第二十四法,附丽,指由各部分组合的字,各部分要分出主次,而以次要部分附于主要部分,具体做法,不可相离,以小附大,以少附多。如例字。

姚孟起与欧阳询《九成宫》单字对比,你发现了什么?向上滑动查看 ▼

姚孟起临《九成宫》与李琪藏本对照,学习时可参考!

让楷书力透纸背的,8个秘诀!向上滑动查看 ▼

中国书法从发展到成熟,经历了几千年的流变,在这个过程当中,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变化,形成了诸多不同的书体,比如秦朝的篆书、两汉的隶书、魏晋的行草书、唐朝的楷书等等。

在这么多成熟的书体当中,应用最多,受众最广,也最为基础的便是楷书了,但想将楷书写好并不容易,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才能写好楷书?

我们曾屡次说过,任何一门传统艺术都有着技术和艺术另个维度,艺术是在技术完善的基础之上抒发性灵,靠的是天赋和学养,而技术则存在于古人的碑帖与书论当中。下面我们就欧阳询的一段书论聊聊写楷书的一些技巧!

欧阳询有楷法“ 八诀”,掌握好这“八诀”,才能领悟楷书妙旨

[点]如高峰之坠石,[卧钩]似长空之初月,[横]若千里之阵云,[竖]如万岁之枯藤,[斜钩]劲松倒折,落挂石崖,[横折钩]如万钧之弩发,[撇]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,[捺]一被常三过笔。

[点]如高峰之坠石,[卧钩]似长空之初月,[横]若千里之阵云,[竖]如万岁之枯藤,[斜钩]劲松倒折,落挂石崖,[横折钩]如万钧之弩发,[撇]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,[捺]一被常三过笔。

关于这一点,我们在之前的卫夫人《笔阵图》当中有过论述,讲的是一种险势,石头在高空将落未落之时,就造成了一种“险势”,正是这种“险势”才构成了欧阳询字法的险峻。

我们看这个“永”字,上边的点称之为“打点”,与第二笔的钩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,在物理学上讲,高度越高势能越大,我们看右边的坠石,亦同此理。欧阳询点的写法同右边的辅助线,向右边顿出之后,有一个折锋挑回的动作,是为了衔接下一笔,从而使这个点不孤立,这种“势态”一定是巧妙衔接的,才能不是笔画隔离。

我们再看这个字的“势态”,取的是将坠未坠之意,“上”字的点与左边的竖笔轻微衔接,构成险势,而不是直接写成一横,正如同右边高山之石将坠未坠一般。正是这种险势,才是欧楷的精彩之处,也是书法之美的体现。

[卧钩]似长空之初月

初月其实就是上弦月,上弦月有三个特点,一是边缘锐利,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用笔爽利,不迟疑,另个一个特点就是弧度挺健,有峭拔之态,最后就是要有粗细的变化,这种变化是均匀的,这三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,我们看下面两张图:

在欧楷中写这个钩比较难写,要求露锋入纸,下笔的时候要缓缓按下去,然后立峰弹起。才能出现这种凌厉的钩法,卧钩的角度一般为45度,这跟上弦月也是一致的。

[横]若千里之阵云

这个我们之前做过详细的讲解,千里之阵云说的是横要有变化之态,我们没有见过状如算子的云彩,见得最多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形态。那么一个简单的横要有哪些变化呢?

我们找了一个欧阳询常写的一个“书”字,这个“书”字横画比较多,我们看这个变化是如何像云彩般变化的。

我们看“书”这个字从上到下的两个横画,切笔的方向并不雷同,这是起笔的变化,我们再看第二个长横和第五个横画,起笔为“ 方笔”收笔为“圆笔”,这是笔画中起收的变化,中间的三横,长短大小并不雷同,这是字中横画的长短变化。我们再看最后一个横画,虚笔起笔,逐渐加粗并收笔,本来是一横,结果被欧阳询处理成了一点,这就是横变点的一种巧思。这就是千里振云的真正含义,笔画与结体当中极尽变化之能事!

[竖]如万岁之枯藤

万岁之枯藤是生长多年的藤蔓,这种藤蔓的特点就是遒劲有力,这句话意思是说写“竖”的时候要写出韧性,有韧性的笔画才能贯穿整个字的始终。我们看下面这个字:

我们看这个“年”字是怎么写出这种遒劲的。“竖”为最后一笔,写这一笔的时候要求逆势中锋用笔。中锋好理解,就是常令笔在画中行,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为什么要逆势呢?

逆势就是为了让毛笔跟纸面获得最大的弹力,比如写这个“竖笔”毛笔向下行笔的时候,毛笔并不是垂直于直面,而是与直面有一个向前倾斜的夹角,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力道,也正是如同枯藤般的遒劲之力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古代书法家写字能力透纸背的原因!

[斜钩]劲松倒折,落挂石崖

这一说法比较好理解,劲松遒劲有力,不能轻易折断,这是因为劲松内在有这一种韧性,这种韧性能使劲松折而不断,落挂于悬崖。我们看下面这个字:

这个“成”字中的“斜钩”恰能说明此理,在写这个“戈钩”的时候,斜竖写到末端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,这个过程要通过笔法将“竖”与“钩”进行粘合,这里面的笔法我们以后会在专栏中详细讲解,叫做立锋出钩。这种“粘合”正如欧阳询所说,如劲松折而不断,落挂于悬崖之意。

[横折钩]如万钧之弩发

这句话讲的还是力度,还是韧性,“横折钩”的力度靠的是“横”与“钩”的变化来体现,这种变化就像是“万钧之弩发”。我们看例字:

弩在发射的时候,张力很足,横折钩要想写出张力,必须在横与钩上做足功夫,我们看欧阳询写的这个“同”字,上面的“横”是外拓之法,右边的竖钩其实是内厭的笔法,这两种笔法我们后续会详细讲解。两个笔法使这个字的张力全部集中在了笔画的结合处,也就是折的地方,这样的衔接才能体现出这个字的张力来。

[撇]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

这一笔说的用笔的锐利之态,应当如利剑一般。象牙与犀牛角皆是坚实之物,撇画如利剑能将其斩断,一是说明出笔要迅速,二是说明笔下的力度要足。

找不到长剑破空的图片,我们单独将撇画摘出来解释,用笔的锐利并不是说出笔要快,而是当快则快,当慢则慢,这个“兰叶撇”出笔收笔要快,中间行笔要慢,要压的住纸,不然笔画容易飘。想体现力度还是前面说的两条,逆锋入纸和中锋行笔,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撇画的锐利和劲道。

这个“石”字为拓本,撇画中间本来是饱满的,这里存在失真现象,这一点需要注意,另外口子左竖较长,一是为了衔接撇画,二也是呈现竖变撇的锐利之态。

[捺]一波常三过笔

这个“捺”笔并不好写,要讲究“一波三折”,书写的过程当中要懂得调锋。不然则没有力度。

要想写出力度与势态,必须要中锋行笔,所以在写这个捺笔的时候要懂得“一波三折”,几乎所有的正捺与平捺都符合这个规律,标记数字1的地方是起笔逆势调锋,标记2的地方是逆势下行,标记3的地方乃是重新调锋平出。正是这种调锋动作才使这个捺笔呈现一波三折之态。

这边是欧阳询所说的“一波常三过笔”的意思。

笔法是构成一个字的基础,也是书法中的核心技术,笔法的训练是终其一生的,许多大书法家到了晚年仍旧在笔法上反复打磨,以求平和圆熟之态。

欧阳询这“笔法八诀”是楷书学习的基础,更是书法训练中的一个总纲式的要诀。

书法的训练正如“八诀”中所言,要从最初的师法自然,笔笔皆出自然,再到最后融化于造化本身,将笔法内化于心,如此方能体会书法真正的妙义。

鸣泰教育培训中心

书法与国画的关系

书法简言之是书写汉字的艺术,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。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,同时也与中国画、篆刻等相关学科相得益彰,而且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,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门类之一。

书法与国画的关系从表层来看都是用毛笔书写、用笔墨抒情的表现形式。中国画的用笔和书法用笔同出一源,书法修养对于绘画很重要。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、学识、修养、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,正如潘天寿说“若少骨气、欠修养,虽特技巧思,偏才捷径,而成新格,终非大家气象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书法和中国画有直接的关系,书法水平高,其笔墨的文化含量也自然会高。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点、线造型有着独特抽象的韵致,与中国书法同源又同道。

国画课程介绍

【教学内容】

○小写意花鸟画入门,掌握基本运笔、用墨、用水的方法,初步学习简单的蔬菜、瓜果、动物等生活常见物品画法;

○初步学习小写意花鸟画掌握常见花卉的画法;

○能够较熟练掌握花卉画法,会画几种常见的鸟类,能够欣赏花鸟画作品。

○能够自己构图进行简单的创作,基本掌握简单的小写意花鸟画画法。

○自己构图进行简单的创作,由浅入深学习山水、人物等画法。

【教学方式】

○学习水墨画基础知识和构图、用笔、着色、用水等方法技巧,跟画、添画、变画、组画;

○由浅入深的讲授国画基础,蔬菜、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等画法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○通过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画的画法学习,较熟练掌握基本运笔、用墨、用水、用色和创作方法,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
○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,如观察力、审美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等。

毛笔书法课程介绍

【书法教学内容】

介绍学习书法的常用工具,选购时注意事项及平时保养;

了解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,学习捺、钩、点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;

范本选字临摹,分析范本的结字及章法规律;

了解背临的方法及作用,由范本中选字进行背临;

少字内容创作,总结并修正书写错误;

对联、条幅、扇面、册页、手卷、横批等基本的书法形制学习与创作。

【书法教学方式】

形体礼仪、说文解字、形象化字结构、书法家历史故事。

【书法教学目标】

从笔画中理解传统文化精髓,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;

在学习中独立处理各个细节,拓宽心胸、静淀心性;

泛舟历史,了解历代书法大家情怀、趣事,树立良好的人生学习榜样;

博览群“书”,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。

风采展示

磅礴却不失典雅,精细却不失大气

落笔大胆,点染细心

墨汁的香气弥漫着整间教室,孩子们的认真汇入了笔下的色彩

书法

简单的十个字无一不彰显着大家的风范!

课堂

陈老师

...

鸣泰教育培训中心

...

鸣泰教育培训中心

特此通知 ▼

今年高考,你觉得难吗?

▲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